7月22日,应急管理部召开“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应用协调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任务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推动监管方式转型升级,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尚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信息化工作是全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工程。部党委始终把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作为提高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统筹谋划,推动实施。各单位要站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高度来抓好“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应用工作,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部党委工作部署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大势,充分学习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能力和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
会议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主动适用信息化发展大势,以监管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统筹规划,建用“一盘棋”,以需求为导向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监管效能提升;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分类施策,加快原有系统改造和监管数据汇聚工作,推动监管数据“应汇尽汇”;做好监管数据共享利用,充分利用国家平台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加强与各部委监管数据共享共用;坚持学用结合,在工作应用中不断完善系统,不断提升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成熟度,切实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这已不是应急管理部今年第一次就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召开会议和做出指示。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事故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危化品的生产和存储,涉及品类众多、工艺负责、流程繁琐......稍出差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019年1~4月,全国共发生化工安全事故达60起,死亡和失联147人!
2019年仅全国化工十大安全事故就共造成112人死亡,717人受伤!
特别是2019年3月21日的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
据权威统计,绝大部分化工生产事故都是人为因素直接导致的。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人命关天,各级政府政府纷纷出台文件,规范危化品安全监管,推进生产信息化建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企【数字化工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应运而生。
该平台是企业端的应用,基于江苏省文件的要求和规定研发,包含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安全风险分区管理系统、人员在岗在位管理系统、安全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地方、不同需求的企业做深度定制化开发。
1、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
主要用于监测化工企业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及生产装置实时数据和预警、可燃有毒气体数据及预警、危险化工工艺安全参数监测预警、监控视频等信息。
2、安全风险分区管理系统
是指通过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程度,一般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在信息系统中企业厂区平面图上用红、橙、黄、蓝“四色图”进行标绘,形成“两单三卡”。
3、人员在岗在位管理系统
用于管理化工企业作业人员定时、定人、定岗履职的信息系统,可通过生物识别、智能门禁、实时定位等技术,能够有效识别、跟踪作业人员及车辆的位置和行为。结合电子围栏等功能,能有效对离岗、串岗、超员提供实时报警的功能。
4、安全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管理、安全制度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本系统的建设,企业能有效的进行风险管控,优化安全体系,提高管理效能。